在2025年初的成都,蜂巢能源第五屆電池日活動上,該公司隆重推出了四大新品:越野電池、蜂行短刀電池、商用車遠路電池以及商乘共用混動電池。此次發布會不僅展示了蜂巢能源在電池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還透露出其對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的獨到見解。
活動中,蜂巢能源預測了四大市場趨勢:新能源越野車型銷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電動車續航已能滿足大部分出行需求,超快充技術將迅速普及;商用車市場將逐漸轉向燃油混合動力(HEV)系統;而商用車領域對快充能力和電池壽命的提升有著迫切需求。
活動次日,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接受了多家媒體,包括軒轅商業評論的采訪,就電池行業的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采訪中,楊紅新針對八個關鍵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對于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變化,楊紅新認為,2025年市場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仍將是“一超多強”的局面。雖然2023年和2024年電池產能過剩嚴重,但2025年可能會出現結構性電池供貨緊張和原材料供貨緊張,特別是短刀電池和大電量、能快充的增混電池。
在商用車動力電池領域,楊紅新表示,盡管商用車市場關注度不高,且訂單不穩定,但隨著電池價格下降、技術進步和推出商乘共用電池策略,商用車電動化已到達高速增長階段。例如,580多度的大電池已在重卡上應用,并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性。
關于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走勢,楊紅新認為價格將繼續下降,但不會出現惡性價格戰。隨著技術進步和產能利用率提升,成本自然下降,將帶來良性價格循環。
在儲能電池市場方面,楊紅新指出,雖然儲能領域增速很快,但價格戰比汽車行業更為激烈,導致產業不健康。蜂巢能源通過技術降本和差異化創新,如開發350Ah大刀新型疊片儲能電池,避免惡性價格戰。
談及電池企業的出海策略,楊紅新認為,海外市場雖有商機但也存在風險。歐美新能源戰略調整、技術路線變化以及制造難題,使得中國電池企業在歐洲大規模投資面臨挑戰。因此,蜂巢能源采取輕資產模式,與當地電池公司合作,提供技術支持。
對于AI能否帶來顛覆性電池產品的問題,楊紅新表示,雖然AI有助于新材料研發,但目前難度很高,且需要高算力、大模型,更適合由國家平臺和頭部企業帶頭研發。蜂巢能源則將AI應用于制造領域,如飛疊設備的視覺檢測,提高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