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本田在中國市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一方面是銷量下滑,另一方面是本田和日產在討論合并的問題。而還有比這些更嚴重的!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5年2月28日起召回以下車輛。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召回2021年5月20日至2024年9月23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HONDA HR-V、思域(CIVIC)、思威(CR-V)系列汽車,共計856303輛;召回2022年12月23日至2023年8月24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TYPE-R系列汽車,共計1473輛。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召回2021年7月29日至2024年9月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型格(INTEGRA)、皓影(BREEZE)、致在(ZR-V)系列汽車,共計509616輛。
兩個品牌合計召回136.7萬輛!這是相當大的召回規模!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因轉向機內部蝸桿彈簧預壓力設置過高,可能造成齒輪咬合部位的潤滑脂因壓力過大被擠出,滑動阻力增加,可能導致車輛轉向操作力增大,極端情況下,存在安全隱患。
當然,召回是一個企業勇于承擔責任的體現!出現問題及時召回,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戶損失,這樣的態度和做法值得肯定。
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召回產品,也反映了本田目前面臨的問題!
首先,合資汽車品質的神話是守不住了!消費者買合資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品質,全球化的產品質量保證,以及比自主品牌更豐富的造車經驗。甚至“買發動機汽車”,是用戶對本田汽車的夸獎。但是本田的召回,也暴露了本田的質量,并非傳說中的穩定,也會有質量問題,而且還是超大規模的。是OTA無法解決的,是需要去4S店進行維修的!
此外,本田的質量問題,最近幾年也有不少的報道,比如前幾年廣汽本田經歷了“機油門”事件及“失速門”事件,雅閣,皓影,也多次因為質量穩定,登上投訴榜單。
其次,新能源時代,本田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廣汽本田雖然推出了e:NP1及e:NP2兩款純電車型,但兩者2024年銷量分別為2694輛、1815輛。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太大的存在感。2024年底,本田又發布了全新新能源品牌“燁”。但是目前首款車型還沒有上市,并且因為“燁P7”名字的問題飽受爭議。不得已本田把 “燁”字去掉,從“燁P7”改成“P7”。而P7的競爭力,無非就是中國用戶喜歡的大屏!但是用戶期待的是本田自己的東西,而不是順應中國市場推出的東西。
2020年-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分別為80萬輛、78萬輛、74萬輛、64萬輛、47萬輛,銷量逐年下滑。2020~2024年東風本田的銷量分別為85萬輛,79萬輛,66萬輛,61萬輛,39萬輛!不管東風本田還是廣汽本田,銷量下滑都很明顯。
銷量下滑,規模召回,新能源不利,本田日產合并,這些負面影響今后可能會伴隨著本田汽車在中國的發展!我認為本田是時候要自我檢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