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車市場風云變幻,本以為純電動車的未來已定,但一波“電轉油”的潮流悄然興起。從阿維塔12推出增程版,到小鵬汽車傳出增程計劃,再到蔚來計劃將增程式技術應用于海外市場,仿佛在短短時間內,增程式汽車從邊緣角色重新回到了舞臺中央。而特斯拉,似乎成了少數堅守純電陣營的孤獨玩家。
增程式技術并非新概念,但隨著市場需求和技術迭代,它正以更靈活、更貼近實際用車需求的姿態回歸。這篇文章將從市場現狀、技術亮點以及未來趨勢等多個維度,解讀這一“電轉油”的趨勢。
從補充方案到新賽道
回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這幾年,增程式技術曾被視為一種過渡方案。理想ONE是這一細分市場的代表車型,憑借其“不用擔心續航”的賣點,在上市后迅速打開了局面。根據最新銷量數據顯示,理想ONE、L6、L7、L8、L9,五款車型在市場中的表現如同一陣勁風,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成為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增程式技術的市場吸引力。
而在其他車企中,阿維塔12增程版無疑是最近的焦點。作為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品牌,阿維塔的加入讓這一市場更加熱鬧。與此同時,小鵬也計劃推出增程產品。而蔚來這邊,雖然在國內主打換電的純電路線,但其海外策略中對增程式技術的采用,表明市場需求和技術方向的多樣性不容忽視。
根據2024年數據顯示,增程式車型的市場占有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可以看到,增程式汽車正逐步從一種技術補充,發展為一個頗具潛力的細分市場。
增程技術:多維度的亮點和創新
動力架構
雖然說,增程技術,并不是什么先進的技術,但為何現在還有這么多車企用它呢?實際上,“過時”與“可靠”是相通的,而“先進”和“風險”有時候是高度重疊的。增程式的發動機僅用來發電,不直接參與車輛的驅動,所以沒有變速箱和傳動系統,結構簡單,扭矩大,加速快。
電池管理與能量優化
增程式技術在電池使用上更強調靈活性。相較于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增程式車型通過精準的電池管理系統將電量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時依靠增程器補充電量。比如阿維塔12增程版就搭載了全域能量AI智控系統會根據途中的路況來自動規劃動力分配,通俗點講,假如前方出現擁堵不足以用純電支撐全程,昆侖增程就會優先用油,將電量預留給未來的擁堵路段,以此來保證續航更遠,動力分配更合理。
駕駛體驗的提升
得益于增程器工作模式的優化,增程式電動車在NVH控制上也越來越出色。這讓增程車型的行駛質感更加接近純電動車,用戶在日常使用中幾乎察覺不到增程器的介入,提升了整體用車體驗。
智能化加持
在智能化方面,增程式車型也在迅速補齊短板。例如,通過OTA升級優化增程器運行邏輯。這不僅更智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對于這種技術形式的認可度。
市場趨勢:從國內到全球的擴展
從國內市場來看,增程式車型的用戶主要集中在既想要純電駕駛感受,又不想續航焦慮。尤其目前基礎充電基礎設施仍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增程技術具備顯著優勢。而隨著多家主流車企的入局,預計這一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在海外市場,增程技術則面臨更多機會和挑戰。而且,隨著市場熱度居高不下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選擇加入,福特、現代汽車等跨國車企也開始對增程路線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增程式技術的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這將顯著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未來前瞻:增程式技術的長期潛力
在當前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增程式技術既不像燃油車那樣受制于政策壓力,也不像純電動車那樣對充電基礎設施高度依賴。這種技術的中間性格局,恰恰成為它的優勢。
技術路線的多元共存
從目前趨勢看,純電、增程、內燃機等多種路線可能在未來長時間共存。增程式技術憑借其獨特的靈活性,有望在新能源市場中占據不可忽視的位置。
用戶認可度的提升
隨著更多品牌進入這一賽道,消費者對其性能、使用場景和優勢的認知會逐步加深。
政策推動與補貼影響
在政策層面,部分地區可能會針對增程式技術提供更友好的扶持政策,從而推動其市場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
寫在最后
“電轉油”并非倒退,而是技術發展中一次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迭代。增程式技術的崛起,既反映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多元化的趨勢,也表明單一技術路線難以滿足復雜的用車場景需求。無論是阿維塔、小鵬、蔚來的加入,還是理想的持續深耕,這一波“電轉油”的浪潮,注定會在新能源車領域掀起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