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蘋果推出了iPhone 17系列機型,其中包括“史上最薄iPhone”——iPhone 17 Air。這是該公司多年來在智能手機設計方面作出的最大變革。然而,由于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性價比更高、配置更優的機型,這款超薄機型的銷量表現遠不及預期。
在iPhone Air問世前的數年間,蘋果手機的外觀僅有小幅迭代。不過,盡管iPhone 17 Air十分輕薄,但為了實現其5.64毫米的機身厚度,這款機型在攝像頭和揚聲器上做了妥協,且售價相對偏高。
早期的銷售數據顯示,相對較高的售價,疊加配置縮水,使得消費者紛紛選擇其它機型。
知名研究公司IDC的高級研究總監Nabila Popal表示: “蘋果對Air機型寄予了更高期望,但該機型并未能達到預期。”
IDC通過檢查蘋果供應鏈來追蹤iPhone銷量。該機構發現,由于iPhone Air的銷量僅為蘋果最高預期的約三分之一,蘋果在該款機型上市僅幾周后就將其生產計劃削減了一半。
目前,蘋果正在尋求新的方式來提振iPhone銷量。近年來,iPhone銷量增長乏力,但在截至9月的財年仍為蘋果帶來了2090億美元收入,約占該公司總營收的一半。
令人欣喜的是,與iPhone Air同時發布的iPhone 17系列中的其它機型銷量表現良好。蘋果預計,這些機型的銷售將推動創紀錄的假日季度業績,遠超華爾街預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估計,蘋果2025年下半年可能生產9000萬部這些新機型,比推出前的預期多出600萬部。但這一良好態勢“在一定程度上被iPhone Air相對疲軟的銷售所抵消”。
盡管Air機型在9月發布時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但其銷售卻在放緩。根據網絡數據平臺Similarweb的數據,iPhone Air的產品頁面在當月吸引了100萬次瀏覽,推動今年與iPhone發布相關的總線上瀏覽量達到740萬次,比去年同期產品高出28%。
然而,Similarweb發現,Air機型的轉化率比其它機型低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雖然該機型吸引了大量線上關注,但卻未能轉化為相應的銷量。
“它(iPhone 17 Air)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表明蘋果的產品創新力仍然存在,”研究公司The Futurum Group的首席執行官Dan Newman表示。“但對很多人來說,Pro機型更出色的攝像功能和電池續航,蓋過了Air機型的吸引力。”
全球市場情報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師表示,Air的定價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與iPhone 17的高端機型太接近,而離基礎款機型又太遠,導致人們對它的興趣平平。
iPhone Air的零售價為999美元,僅比iPhone Pro便宜100美元,遠高于iPhone 17基礎款的799美元售價。
為了打造iPhone Air的纖薄機身,蘋果將其揚聲器從常規的雙揚聲器縮減為單揚聲器,并采用了不支持超廣角與長焦鏡頭的后置攝像頭方案。
蘋果曾宣稱,盡管iPhone Air機身更小,但仍能支持全天續航,不過該公司還是為Air機型推出了專用MagSafe磁吸外接電池,以彌補該機型因極致輕薄而妥協的續航能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rik Woodring表示,Air機型的發布與2008年的MacBook Air有相似之處。當時,消費者經過數年才逐漸接受這款產品,而且是在蘋果實施降價及優化性能之后。
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同樣更青睞蘋果其它的機型。蘋果正試圖在中國收復被本土競爭對手奪走的失地。本月初,杰富瑞分析師引用蘋果新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交付等待時間指出,iPhone Air“依然是17系列中銷量最差的機型”。
這些數據表明,消費者并不認同全行業趨向輕薄智能手機的趨勢。iPhone Air也被視為備受期待的、預計將于明年推出的蘋果折疊屏手機的前奏,而蘋果的競爭對手華為和三星早已推出可折疊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