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時刻,連續多月滲透率突破50%,正式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力。不過,春節回老家的你又見到了多少新能源汽車呢?你的老家是否又被新能源汽車占領了呢?
蛇年春節期間,《財圈社&道哥說車》的小伙伴們分別觀察了自己家鄉中心城區的車流或停車場情況發現,相比龍年春節期間,各地新能源汽車占比有所增多,甚至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汽車能見度接近50%,不過北方城市、小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仍相對較少。

整體來看,燃油車型的保有量仍然居于統治地位。一個數據也能很好地反映這種現象,據公安部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當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是在逐漸增多的,2023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總量的6.07%。
以此來看,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步成為主流選擇。
北方小城少見 南方、大城市新能源漸成主流?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北方市場一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甚至有“電車不過山海關”的說法。本次春節觀察中,也能體會到“北方+小城”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絕對是難以攻克的難關。
同事A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是典型的北方小城,春節期間最低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零下23攝氏度左右,對于喜溫不喜寒的新能源汽車來說處于荒漠地帶。同事A的統計中,當地外環路10分鐘內雙向車道共行駛過來260輛汽車,其中僅僅7輛為新能源車型,新能源車占比不足3%。不過涉及品牌倒是比較全面,包括深藍、嵐圖、特斯拉、比亞迪、五菱甚至寶馬品牌。

不過,同樣位于北方的城市保定,新能源汽車的能見度就要高不少。據同事B統計數據,河北保定萬達廣場附近,主干道10分鐘內行駛過146輛車,其中有26輛新能源車,新能源車占比約為17.8%。而這也反映了相對發達城市的基礎設施優勢以及使用環境帶給新能源汽車的便利,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補能焦慮已經被大大減弱,理所應當地也出現了更多新能源汽車奔跑在路上。

相比典型的北方城市,偏向南方的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能見度就明顯高了很多。其中,同事C所在的安徽省蕪湖市,觀察到的158輛汽車中有40輛新能源車型,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了25.32%;同事D在江西吉安觀察到的162輛車中有30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18.5%。

需要提到的是,即便是相近地區新能源汽車占比也具有城鄉差異,比如同事E所在江蘇省邳州市(縣級市),在主干道觀察233輛車,其中新能源車有36輛,占比為15.5%。而同事F在江蘇徐州觀察到的情況是:一個紅綠燈的時間,過了27輛車,其中13輛為新能源車型,涉及吉利、蔚來、小米、五菱、比亞迪等品牌,新能源車型占比為48%。
旅游城市的新能源觀察 插混的熱銷原因找到了
除了上述城市,同事G所在的景德鎮市也同樣體現了新能源汽車在偏向南方、偏向經濟發達的城市更加普及的現象。據其反饋數據,在10幾分鐘的動態觀察以及路側停車場觀察中,其共見到246輛車,其中燃油車有178輛,新能源汽車則有68輛,新能源汽車占比接近28%,比較符合新能源汽車普及的趨勢。
不過,在他的觀察中還有另一種現象。由于景德鎮是旅游城市,春節期間更是旅游旺季,全國各地車輛都有,以周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車輛居多,路上面跑的和停的車輛70%以上都是外地車。據其觀察,所見到的新能源汽車中,外地車以增程、插混車為主,涉及比亞迪、理想、零跑等品牌,部分純電動車型也都是中大型SUV,蔚來、小鵬居多,本地新能源汽車則以純電動車為主。

總結一句話,來景德鎮市旅游的車輛大多為帶油箱的插電混動車型或增程車型,而這也反映了插混車型(含增程)在中、長途出行中的便利性。事實上,在同事A所在的北方小城,所見新能源汽車也以插混或增程車為主,其中僅見的7輛新能源車,深藍、嵐圖、比亞迪均為插混車型,并且當地也出現了部分比亞迪插混車型的出租車。不過,這一點可能主要是因為純電動車型有補能和續航焦慮。

一般認為,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增程車型能夠適應更廣泛的用車場景,尤其在充電樁稀疏、溫差較大的地區以及中、長途出行中更具便利性。值得關注的是,從過去一年的汽車市場來看,插電混動車型也成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288.8萬輛,同比增長34.4%;銷量為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